刘云军:矢志创业 风雨如虹

http://www.voojr.com 更新时间:2014/6/16 15:18:28 来源:本站原创
 
    刘云军在贵溪是个名人,大部分人知道他,并不是因为他的财富,而是因为他的创业故事。从一个一无所有的孤儿,到一个拥有几家公司的老总,从屡次受挫到屡次崛起,刘云军用一个不甘失败、勇往直前的创业经历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发生在身边的励志典型,在如歌的岁月中栉风沐雨,书写出如虹的精彩人生。
  

“吃得苦中苦,方为人上人。创业路上没有捷径,想干事才能干成事。”
   1米7的个子略显消瘦,布满沧桑的脸上总是搭着疏于打理的头发,平常的服饰中偶尔会有一件磨破衣领的衬衣,不善言辞,让人觉得有点木讷。在人面前,刘云军没有一点老板的范儿。
  “如果你经历过那些吃不饱、穿不暖、受别人白眼的日子,就不会再在乎梳什么发型、穿什么衣服、说什么漂亮话了,你想的只有一个东西:那就是自己的事业。”刘云军是个孤儿,自小就靠着东家接济一顿、西家吃上一餐过日子。艰苦的生活让他对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。长大后,他种过地,当过养路工人,做过生意,他总是珍惜着眼前的一切,干每一件事都卖力、肯动脑筋。
  正是这种珍惜,为他赢得了人生的先机。上世纪80年代初,乡里成立副业队,要从各村特色人选,大家伙首先都想到了这个为人忠实、又能吃苦的孩子。刘云军知道机会来之不易,因此做每一件事都十分卖力。去山里用平车拉柴,别人拉1000斤,他拉2000多斤;从耳口到贵溪城里,别人一次用两天时间,他硬是加夜车当天赶回。队里其他人都笑他傻:“公家的活,你那么卖力干嘛?又多拿不了一分钱。”可让其他人意想不到的是,正是这种“傻劲”,为他换来了人生的又一次转机:乡里成立建筑队,他又成了不二人选。
  工作卖力、不偷懒、头脑灵活的刘云军很快得到建筑队上下的一致认可。他也很快从粗工升为小包、最后当上了建筑工程队队长。“做事如做人,不能掺半点假。”正是在这种意念的引领下,他带领着一帮人从贵溪干到鹰潭、再从鹰潭做到南昌,最后转战到了安徽、广东等多个省市。乡镇企业改制后,建筑队解散,刘云军凭借着自身的实力继续得到各地工程人员的认可,他也在连续不断的工程建设中赚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。
  创业路上没有一帆风顺。正当刘云军踌躇满志的时候,世界金融危机来袭,银根紧缩,资金套牢,投进市场的钱全打了水漂。刘云军一下陷入了困境。就当人们认为他会一蹶不振的时候,刘云军瞅准商机,果断转入房地产市场。他卖掉房子,换来启动资金,并且一举成功。正当大家惊呼刘云军又出山了的时候,2006年,他借全省“一大四小”工程实施之际,再次实施企业转型,成立了江西和贵农林开发有限公司,从事苗木花卉产业。2008年,他投资100多万元在雷溪乡建立了自己的苗木基地。目前,他已建立各类苗木基地3000多亩。刘云军正迈入自己创业的人生高峰。
 

“‘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’,成功路上没有秘诀,能干事才能有事干。”
   “要让树活,关键是要让树干保持水份,但树根不能被水浸泡”。刘云军说起种树技术活,那可是一套一套的。“不懂不行呀,物竞天择,能干事才能有事干。”确实,虽然只有小学文化,但无论是搞建筑,还是种苗木,刘云军都是一把好手。一开始在乡建筑工程队,他虽然只是个小工,但什么事都争着去干。跟师傅学,看同行做事。白天干活,遇到不懂的地方,晚上再躺在床上细细琢磨。正是凭借此时学到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,刘云军做建筑才总比别人踏实,才得以在此后的行业竞争中立稳脚跟。
  “其实只要能学到本事,苦点累点不算什么。”从房地产转行做苗木花卉产业之初,已是公司大老总的刘云军只身来到江浙,报名参加苗木花卉技术培训。“住的是大通铺、吃的是大锅饭,白天下基地实验,晚上回来写心得,就像学徒工。”朋友笑他,家人劝他,但刘云军不但没动摇,还辗转多地,多学了几次。正因为这样,现在大到园林的规划、树种的搭配,小到一株树保留几片叶、哪种树剪枝要离地多高,他都掌握得一清二楚,经他手栽种的树木成活率超过98%。怪不得连员工们都常说:刘总呀,就是个万事通,有难题找他准没错。
  “能干事不仅指技术好,还要能体会客户需求。”去年年底,市工业园区一家企业进行绿化,刘云军按要求拿出了一精一简两套方案。客户为了节约资金选择了简易方案。工程快完工时,企业为了提升自身形象,忽然要求按精美方案施工。由于前期工程已接近尾声,此时更改需浪费大量树种,按理说刘云军完全有理由拒绝,但他没有那样,甚至没有一句抱怨,马上组织人员更改设计,调配树种,追赶工期,最终在规定时间内达到了企业需要的效果。
  “有客户才能有饭碗。”刘云军的诚心和诚信换来的是客户的一致认可。目前,他的苗木花卉订单络绎不绝,江西和贵农林开发有限公司已成为贵溪同行业里的一朵奇葩。
 

“‘地势坤,君子以厚德载物’,没有社会就没有我,大家过得好我才快乐。”
   “我是一名孤儿,是社会把我养大,只有大家过得好了我才会快乐。”刘云军致富不忘乡亲,无论是做建筑,还是种苗木,他身边总是围着一群乡亲。“最多时每天200多人,最少时也有几十个。”30多年来,经他带出来的同乡已有2000多人。
  “刘总领我们出来干活,伙食好、工资高,跟他干活心里舒坦。”在工人们眼里,刘云军的好说也说不完,热天发草帽、减少劳动量和劳动时间,冷天发手套、带水壶,免费提供生产工具。为保障员工安全,出来做事一般都是专车接送。员工们只要空手出来,其它的什么也不用管。“工资从不欠账,还设置年终奖,从来没听说这么享福的。”
 其实刘云军的好不仅表现在对他雇佣的员工上,他的乐善好施在全市都是有名的。村里做公益事业缺少资金,他捐;困难户生活无着落,他助;市民犯病无钱医治,他给。对他记忆深刻的是雷溪乡的困难户和敬老院的老人们。1993年开始,刘云军就对他们进行了登记,平时一有时间就去探望,年终还进行专门走访。这一来就是20余年,从来没有间断过。就是他卖房再创业那年,仍然捐助了别人2万多元。30余年来,他共为社会捐款捐物60多万元。他也先后被评为“县救灾捐款光荣户”、“鹰潭市十大爱心人物”等荣誉,前不久又被授予“贵溪市最美劳动者”称号。
 

 

 
 

版权所有:中国共产党www.68365365.com
赣ICP备11007758号
Copyright 2011 www.voojr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
电话:0701-3316616 邮编:375400